下载尊龙凯时

2024.08

— 分享 —
【致敬良医①】 半个多世纪的杏林情怀——记录国医堂“80后”名老专家从医感言(一)
浏览:204次时间:2024.08.18

他们生于旧中国,成长在新中国,与神州大地同呼吸,共命运;

他们,见证了中医药事业的崛起与兴盛,是浸润杏林各自领域的名家名师;

他们,是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创建发展的参与者、实践者、见证者,国医堂伴随着他们的行医之路。

2024年,在第七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,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开设“致敬良医”栏目,记录部分80岁以上名老专家耄耋之龄坚守临床一线的故事,以及对“从医”和“治病”的思考与感悟。

 


全国名中医 |杜建教授

 发虽千茎白,心犹一寸丹

 

杜建教授、主任医师,博士生导师及博士后合作导师,福建中医学院原院长。从事临床、教学和科研工作59年,福建名医,福建省优秀专家、福建省优秀教师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;全国第三、第四、第六、第七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,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。

他,是首届全国名中医。

他,是新中国成立后由院校培养的第一代中医师。

他,从医五十余载始终坚守临床第一线,默默践行着医者誓言,守护着人民的健康与幸福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矢志岐黄 精勤不倦

 

杜建教授出生于福州一个与医学相关的家庭,因母亲是药物研究领域的医药工作者,深受家学渊源影响,在耳濡目染间,自幼对中国传统文化,尤其是中医和古典文学兴趣有加。他说:“正是因为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,才感到中医的博大精深,它既能从中帮我了解中国的古典文学又能为民解忧除疾!”1959年,他考入了刚刚成立一年的福建中医学院医疗系,在大学期间,深蒙先祖“不为良相,便为良医”思想的影响,勤学广思,遍览群书。

1965年杜建毕业后即留校,从事临床和教学工作。1970年下放到了福建省邵武金坑公社与邵武县医院工作长达10年之久。金坑公社地处福建与江西交界处,位置偏远,交通极为不便,条件艰苦,但他并没有因此气馁和退却,除了日常积极参与上级布置的协助指导生产外,还通过自己所学的中医专业知识,想方设法找草药为当地群众治病,并积极指导当地赤脚医生,利用山区的资源优势挖掘采摘草药和针灸,救治病人。在邵武县医院期间担任了中医科、急诊科、小儿科等多个科室的一线医师,救治了不少急重症患者,积累了大量的宝贵临床经验。如在小儿科,秋泻是常见病,如果得不到及时对症的治疗,患儿很可能因为长时间的腹泻导致脱水、电解质紊乱甚而危及生命。正是在农村应用中医药诊治急重症疾病取得疗效,使他更进一步坚定了学好中医用好中医、用中医药为百姓服务的执着信念。此后,他矢志不渝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用中医中药为民众治病,并在此基础上推陈致新,倡导中西医结合辨病辨证。

 

深耕杏林  守正创新

 

1980年,杜建教授调回福建中医学院,从事教学、临床、科研与行政工作,先后任副院长、院长,硕士生导师、博士生导师。在临床上治疗血管性痴呆方面首创性提出“血管性痴呆患者多虚多瘀,以肾虚血瘀为常见证型”的理论,制定了“补肾健脾养血活血”的血管性痴呆治疗法则,并成立课题组研发中药“复方康欣胶囊”,获得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生产批号(国药准字b20020032),经临床应用能减轻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病情,延缓了病程发展,提高生存质量,并获福建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。在肿瘤治疗方面,重扶正兼祛邪,受《医学中衷参西录》中关于治疗温病思想的影响制定基本治法——“扶正清解法”,形成了益气养阴健脾、活血化瘀解毒为大法的防治特色,在肿瘤全周期治疗中起到较好作用。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,总结临床经验方研发中药制剂“复方龙葵胶囊”,适用于高血压病,特别是原发性高血压病,取得较好的疗效。以上三种中药制剂均做了相关的中西医结合研究,是杜建教授团队科研和临床相结合的成果。

 

2018年,杜建教授响应“健康中国”的号召,依托福建中医药大学的资源优势,以《国民营养计划》为纲领,以国家卫生行业营养标准为指导,开设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(特需)营养门诊,这是福建省首个贯彻中医“治未病”与营养学相结合的理念来指导患者健康营养饮食管理的门诊。在杜建教授的长期学术经验指导下,结合营养测评、膳食评价、体成分分析及中医特色体检等方法,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,在辨识人体体质基础上,开展如中药汤剂、茶疗、食疗、药膳、营养配餐等特色治疗方法,为广大群众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综合性个性化食治方案,满足了不同层次人员的需求,也满足了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。该门诊成立以来为亚健康人群、肿瘤、慢性病及各年龄段患者提供中医特色的营养方案,获得广大患者好评。

国医堂中医(特需)营养门诊团队

 

 

 

 

心有锦缎 久自芬芳

 

“诊治各种疾病是医生的目的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医生的宗旨。作为一名医生,最愉快的事莫过于把病人的病治好,把病人的痛苦及时解除,这也是医生最大的欣慰。患者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,一个医生只有真正体会到患者的痛楚,才能认真、耐心地去对待他。” 杜建教授说。 



有时去治愈,常常去帮助。作为医者,杜建教授深知基层群众患病的疾苦,深知基层医疗服务的薄弱,所以深耕杏苑,年过八旬的他仍致力于基层中医药帮扶工作。近5年来,每年夏天,他都参加由省委老干局、省卫健委、省人社厅、省老科协等11个单位联合组织的义诊,到建阳、长汀、上杭、平和、尤溪、浦城等革命老区、苏区、偏远地区,为基层群众和医生送医药、送科普,送健康。 



 


杜建教授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代中医师,深耕于中国传统文化、扎实的中医经典医籍基础,令其谦谦君子、虚怀若谷的儒医之风浸润其身,其在自述中曾提:“本人熟悉内经、伤寒,精读温病;最喜欢的中医药书籍为《黄帝内经》《伤寒论》《温病条辨》《医原》等。同时选读名家名著,涉猎古代入门书,从不同层面学习经典,深化中医理论认识。另外,人无完人,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,只有博众家所长,才能更好地丰富中医思维,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。”

在第七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,作为“80后”仍奋战一线的老专家,杜建教授感言:“作为新中国培养的新一代中医药人,我们感恩国家的培养,感恩前辈的提携与教导、同道的关爱与支持。我们应该努力地做好传承工作,积极主动地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,开展中医药理论的创新。”

下载尊龙凯时的版权所有: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©2024
网站地图